瑞士維氏 Victorinox 的刀具工藝

瑞士維氏 Victorinox 和德國索林根的淵源

索林根(Solingen)是許多德國刀具大廠的發源地,來自這個產區的品牌有雙人牌(Zwilling)、三叉牌(Wüsthof)、博克(Böker)、風車牌等。19 世紀是索林根的輝煌時期,索林根是當時歐洲的製刀重鎮,出產大量的高品質刀具。當年的瑞士雖然也有傑出的刀匠,但每個刀具工作坊獨立運作,產品大都用小規模的水力鍛造機具、手工小量生產,所以當時瑞士的產能比不上索林根的強勢刀廠

這個情況一直到了 1891 才開始改變:瑞士維氏 Victorinox 的創辦人 Karl Elsener 成立了「瑞士刀匠大師協會(Swiss Master Cutlers Association)」,這個協會的成員有 30 位當時瑞士的製刀大師,影響力涵蓋整個瑞士,這個協會讓各個工作坊可以合力採購、生產,讓瑞士製刀業產能大幅提升。

不久後,瑞士製刀業產就有足夠的產能來滿足瑞士國軍的需求,隨後,瑞士國軍就取消了與索林根刀廠的合約,轉向瑞士刀廠採購。從此以後,瑞士製刀業的從業人數大量增加,減輕了當時失業的問題,也讓瑞士終止了對索林根刀具的依賴。

Karl Elsener 在 1891 年同時發明了現在我們熟悉的瑞士刀,並成立了他的工作坊,這個工作坊隨後演變成瑞士最大的刀廠之一:瑞士維氏 Victorinox

維氏的「最後一位」老刀匠 René Frieden 退休

維氏 Victorinox 從手工刀具起家,一百多年後,因為維氏的產品品質好、價格合理,維氏 Victorinox 成為全球最知名的刀廠之一。維氏 Victorinox 的供貨量非常大,幾乎以工廠自動化生產所有產品,手工製刀已經變得不切實際了。

與 20 世紀初的輝煌時期相比,瑞士的製刀工藝已經大幅式微。當年的刀匠享有崇高的地位,但目前瑞士只剩 20 多位領有聯邦證照的職業刀匠,2016 年時,維氏 Victorinox 的「最後一位」老刀匠 René Frieden 大師正式退休,瑞士製刀工藝退出一線大廠,讓這些工藝的未來更加黯淡。

維氏 50 年來第一位學徒

瑞士製刀工藝將何去何從?

維氏 Victorinox 2017 年做了一項重要的決定:重新培養維氏的新刀匠,這是維氏 50 年來第一位學徒。這項計畫的負責人 Toni Blaser 認為:「未來的維氏 Victorinox 仍然需要對刀具深刻了解的通才,才看得到刀具製作的大方向」,製刀不是單純的把鋼材磨利這麼簡單,即使有最先進的自動化工廠,還是需要核心的刀匠,才能設計、生產出最人性化的產品。因此,在不久的未來,瑞士傳統刀匠就會重新加入這個超級大廠。

負責培養這位明日之星的是 Felix Graf

Felix Graf 是傑出的刀匠,出生在瑞士的製刀世家,是瑞士刀匠大師協會的「師徒委員會(Apprenticeships Commission)」主席。Felix Graf 承接他們家族成立近百年的工作坊,與維氏 Victorinox 有很深的淵源;維氏 Victorinox Elsener 家族曾是 Felix Graf 祖父的學生,如果沒有 Graf 家族,或許就沒有今天的維氏 Victorinox 了。

瑞士與索林根的工藝競賽

索林根比瑞士提早 20 年面對、處理刀具工藝斷層的問題,目前的傳承系統已經穩定運作一段時間了,雖然還稱不上人才濟濟,但刀匠數量已經達到可以手工量產的地步。索林根工藝復興的重要推手之一是老刀廠風車牌,風車牌在 20 多年前遇到了和維氏 Victorinox 類似的工藝斷層問題。因為風車牌負責人 Giselheid Herder-Scholz 女士的堅持,現在風車牌已經渡過這個傳承危機,當時新培養的刀匠現在已經可以獨當一面了

一百多年前,瑞士用有遠見的工匠協會制度和多功能的瑞士軍刀,趕上當年的刀城索林根。到了一百多年後的今天,瑞士的工藝傳承計畫會不會也做出亮眼的成績呢?讓我們期待瑞士下一個能媲美、超越維氏 Victorinox 瑞士刀的傑作。


相關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