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堅持做手工刀?

  • 1969年起,索林根的老工匠面臨沒有傳人的困境。
  • 1990年起,風車牌開始了索林根傳統工藝的復興計畫。
  • 1997年起,高齡65歲的風車牌首席磨刀匠 Wilfried Fehrekampf 先生擔起工藝傳承的重任。
  • 2011年3月16日,Wilfried Fehrekampf 先生完成傳承的任務,退休。

從接下老廠的壓力、工藝傳承的危機、不鏽鋼與高碳鋼的取捨、到自動化與手工藝的決擇,第五任接班人 Giselheid Herder-Scholz 女士接受 NOMOPOL 的專訪,親自分享這段故事。

中文翻譯字幕:在影片右下角可以打開字幕,再到 ⚙圖示裡,選字幕、自動翻譯、中文(繁體)

接下百年老廠的女人

大概不會有人想接下這樣的老廠。

運作了上百年後,我不想成為那一位不幸的接班人,讓人在背後說:「不意外,都到第四代了,已經很不容易了……況且又只是個女人……」。我曾經因為這樣的壓力,認真想過要結束這一切。我當時實在很害怕又焦慮。

但當我看到我們過去的古老產品,那些在我出生之前生產的刀具,我暗自驚呼:「真不敢相信,他們怎麼做到的?真是太漂亮了。那時的生產條件比現在還差多了,但當年的產品竟然還可以做到這麼完美無暇。真的很完美。」

當年的產品是徹底功能導向的刀具,而我本人也是一位功能導向的人,我只想做功能優異的刀具。

如果要在功能性和美感之間二選一的話,我一定會選擇功能性,因為我做的刀是要拿到日常生活中使用的。我們的刀具雖然很漂亮,但他們畢竟是日常用品。

一度消失的師徒制

我在 1988 年接任,接任不久後我意識到:我們工廠裡為什麼看不到年輕的刀匠?

有人告訴我:「新人的製刀功力都很不成熟。」

我接著問:「為什麼新人的功力都不成熟?」

他說:「現在已經沒有培訓的師徒制度了。」

我問:「為什麼現在沒有這個制度了?」

他說:「沒有這個需要。」

我問:「為什麼?」

他說:「之後讓機器做就好了。」

我問:「那誰來控制機器?」

接著只有一陣沈默。

當年我們的師徒制消失了,那是讓人非常焦慮的時期。這不單純是我們面臨的問題,也是當年整個索林根製刀產業遇到的危機。

看看那一長串老廠商的名單,當時的他們除了關廠以外,還有什麼選擇?他們曾經擁有的技術和知識,全部就此消失。

該放棄我們的工藝嗎?

我和我堂哥(註:上一任負責人)曾討論過未來公司將何去何從。

要不要改爲自動化生產?或是繼續以我們的傳統工藝製刀?

我堅持繼續保留我們的強項:高碳鋼、超薄的刀鋒幾何、高水準的產品,這些特色讓我們工廠得以延續至今。

Tradition(傳統)這個字源自拉丁文 trādēre,原始的意思是「移轉」,傳統的本意不是靜態的,而是非常動態的。我把過去的某些傳統做一些改進,再移轉到現在和未來,但在改進的過程中提醒自己:別忘了這些傳統的內涵。

我們決定保留我們的傳統工藝

現在在我們的工廠中,還有我們使用了上百年的工法,這些工法包括:「細拋光」、在皮革輪進行的「精緻拋光」、開鋒;我們把卯合木柄與刀身的工作叫作 Reiden,這部分當然也包含後續拋光木柄的部分。這些工法在過去幾十年間沒有任何改變。

我們現在還保有超薄刀鋒幾何的工法:「索林根極薄砂磨法」,我們相信用這樣的工法可以做出最好的刀,成品可以做最完美的切割。如果用這個工法搭配我們擅長製造的「高碳鋼」刀身,你就會體會到你手中的刀有多麼銳利。

這些工藝品是許多工匠合力完成的,所以這些成品非常珍貴。

你準備好欣賞他們的價值了嗎?

風車牌大家庭。第五任接班人 Giselheid Herder-Scholz 是中間抱胸的女士。